國務院參事、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名譽副理事長 葛志榮
尊敬的顧秀蓮副委員長,尊敬的林部長,
尊敬的李灝老書記,
各位代表:
非常高興我和我的同事張綱同志、劉卓慧同志、鄭志受同志、段小紅同志,又一次應邀來深圳出席這次盛會。首先我代表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向本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向榮獲知名品牌稱號的企業表示祝賀,也向深圳市在品牌建設上、在創新工作上、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上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 今天,顧秀蓮委員長光臨盛會,像去年一樣又做了非常重要的講話。她對品牌建設發展戰略以及對深圳在品牌建設上給予的高度評價使我們深受教育和鼓舞。我們對顧秀蓮副委員長一直非常尊重,無論她在地方政府工作還是在國家有關部委、全國婦聯、全國人大工作時都對品牌建設給予高度關注意和支持,我在這里代表我們質檢戰線的同志們向顧副委員長表示感謝!
我們很尊敬的林宗棠老部長,多年以來支持、關心、指導包括深圳在內中國品牌建設,我還記得十幾年前他就是國家質檢總局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主任,無論對質檢工作還是品牌工作都給予有力指導,給我們極大鼓勵,我在這里也向林宗棠老領導表示衷心感謝! 李灝老書記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驅,我們也深刻地感受到到他對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品牌建設的推動以及對質檢工作的關懷。我也對李灝老書記也表示衷心感謝!
品牌建設需要我們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眾所周知,品牌實際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也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整體素質。所以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品牌工作一直高度重視,正如顧副委員長剛才講的當前我國的品牌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三個轉變,這三個轉變無論在速度向質量,制造向創造,還是產品向品牌的轉變上,都對我們國家質量工作、品牌建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9月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北京質量大會上李克強總理也提出推進品牌建設、推進中國進入質量時代。在今年“兩會”上他又一次提出要加強質量標準和品牌工作。我們深深地感到品牌建設工作已經進入到一個最好的時期。連續12屆的深圳知名品牌評價活動率先創建了“政府推動指導、企業自愿參加、社團具體組織、市場公開評價、專家現場把關、社會廣泛監督”的培育評價機制,其成功經驗既是質量品牌建設的寶貴財富,也是深圳為全國企業品牌建設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
中央和國務院批準成立的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是在大力推動品牌建設新形勢下于2013年成立的。自以來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開展工作。對內我們加大品牌培育工作提出了工作方針,形成了企業為主體,政府推動,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行業組織積極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方針。這樣的工作方針使我們國內的品牌培育工作、整體質量的發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三中全會、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在品牌建設上同樣要有改革的精神,要有依法治國的精神和原則。也正是這樣我們在積極推動建立一系列的品牌建設的制度,建立更加科學、更加有效品牌評價的標準。而且在2013、2014年和有關部委,財政部、中央電視臺、工信部有關部委一起組織的對全國的知名品牌評價工作,并在每年12月12日由中央電視臺進行宣布。在對外方面,中國在不斷地加大品牌建設的話語權,也是在2013、2014年中國獲得了和美國、德國一起來組建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標準委員會,我們稱為TC289。而且ISO國際標準化組織把TC289秘書處設在中國。由美國、德國做輪值主席,現在有十幾個發達國家一起來進行品牌價值評價的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我們的國家標準已經發揮了成效,今后一兩年內將使國際標準更科學、更有效并獲得應用。這樣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品牌評價話語權將會進一步提高。目前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開始考慮加大 “十三五”規劃中有關品牌的工作。我們也提出了進一步在“十三五”期間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引導作用,進一步做好中介組織的參與,使我們“十三五”品牌建設工作能夠有一個飛躍的提高,初步考慮在“十三五”期間我們會在工業產品方面能夠培育3000個知名品牌,能使300個國際知名品牌得到培育。在服務業領域也能夠培育出全國3000個知名品牌,并且能夠有100個服務業的知名品牌能夠打入國際。我們在農產品領域、區域品牌領域方面也有目標。我相信通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國務院領導對我們的要求,通過我們深入地工作,在“十三五”期間這些目標能夠實現。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品牌建設上依然是排頭兵,而且要不斷積累更多、更好的經驗,并且要把這些經驗推廣到全國。我想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將會和深圳的同志一起共同總結經驗,共同提高,共同把深圳的、廣東的、全國的品牌建設、品牌培育、品牌評價、品牌國際標準化,這些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最后,我祝這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并且祝愿我們深圳市能夠出現越來越多的知名品牌,尤其是國際知名品牌。謝謝大家!
- 上一篇:顧秀蓮:胸懷報國之志實現品牌強國
- 下一篇:梁丹:加強合作 攜手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