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有個大磁場,它是地球的保護層。假如沒有這個磁場,宇宙的高能量磁就會不斷干擾地球,使得地球的生物圈都不能存在。
首先講磁性材料的基本概念。磁性材料是基礎性功能材料。從人類歷史的產業發展來看,第一次產業革命靠蒸汽機;第二次產業革命靠電氣化,發電機、電動機主要是通過改變磁場產生動力,因此第二次產業革命與磁電緊密相關。第三次產業革命以計算機、原子能為主,表明看與磁無關,但是信息的存儲靠磁盤,工業領域要用到多種軟磁材料、永磁材料。第四次產業革命以納米科技為主導,其中包括納米磁性材料。
我們為什么要重視產業革命?因為差不多每隔100年的產業革命是重新洗牌的機會,抓住產業革命的機遇,則可能從落后國家變成先進國家。20世紀70年代重視微電子技術的國家,如今都已成為發達國家。現在重視納米科技的國家,很可能成為下一世紀的先進國家。習近平主席在兩次院士報告會上都提到創新問題,提出科技是國家創新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我們抓住產業革命,依靠創新跳出危機就是贏家。中國制造2025,甚至制造2050規劃都出來了,這些都與磁有關。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首先要把數據儲存起來,數據靠什么存?現在靠磁盤,但磁盤也快要淘汰了。后摩爾時代芯片是什么,很可能就是磁性材料。
磁性大體上分為三大類,第一類是永磁材料,第二類是軟磁材料,第三類是硬磁材料。原來的磁盤以后要被淘汰,變成固態儲存系統,現在用在磁盤上的永磁產量馬上就減少。我們要抓住這個機遇,把芯片市場在中國建立起來。芯片是現代化的心臟,我們必須要控制。否則,芯在國外,國外一卡,我們的心臟就會停止跳動了。這是一個大機遇,國外的發展勢頭很猛,我們的差距也很大。
2014年中國稀土永磁產量12萬噸,超過全球85%,國外沒辦法與我們競爭。但是我們無法穿過他們的專利壁壘。全世界磁性材料生產量有多少噸,按照全世界65億人計算,平均每人每年用到多少磁性材料。這個統計數據的意義在于,假如每人磁性材料的用量大于平均數,意味著你是發達國家,假如低于平均數,你就是欠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
其次講磁滯回線表征的磁性材料。主要有永磁、軟磁和磁記錄,現在我主要講永磁和軟磁。
永磁材料最主要的是碳鋼、鐵氧體和稀土永磁。全世界主要永磁材料的產量在增加。現在永磁有一個新進展是把軟磁和永磁兩個復合,這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新的成果。稀土永磁的最高性能理論是達到93%,經過三代進步很大,目前第四代的永磁還沒有研發出來。永磁電機的應用很廣,平時我們使用的轎車有30多處都要用到永磁、軟磁材料,用得越多說明車的自動化水平越高,我們坐著很舒服,但你不知道這個舒服是磁性材料帶來的。另外風力發電也是用永磁發電機,風力發電機3MW的需要1.5噸的稀土永磁。
下面講軟磁。所有的通訊都要用到軟磁材料,從低頻到高頻整個譜都要用到軟磁材料。顆粒表面包覆有機、無機粘接劑。到納米階段它的性能大大提高了。鐵粉芯軟磁材料,最早是上世紀日本做出來的,這種鐵粉芯的基本特征,直流偏置特性好,較高飽和磁感應強度,磁導率頻率特性線性度好。做成納米顆粒甚至可以到幾兆赫的頻段。總的來講,低密度向高密度發展,平時大家用的都是閃盤,閃盤比較便宜,但性能不穩定。20世紀80年代以后,計算機的性能大大提高,價格下降的原因在于把信號讀出來的磁頭,現在用了鋸齒電阻效應,這是歐洲最先發現的,并且得到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第三講交叉耦合效應的磁性材料。其中有超材料、高溫磁制冷材料、自旋電子學等。磁與生物、化學緊密結合,磁性材料是一個應用范圍很廣的材料。比如磁場對小動物的影響,把小白鼠注入病毒以后,發現經過磁療以后活蹦亂跳,但沒有經過磁療的就死了。磁與生物體是很值得研究的,現在到醫院里第一怕開刀,第二怕化療,將來磁療值得試一試。
下面我重點介紹一下自旋電子學。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因分別獨立發現巨磁阻效應而共同獲得200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只獎給原始發明,并且這個原始發明是偶然發現的,沒想到副產品得諾貝爾獎,正產品沒有得諾貝爾獎。在多層中增加一層,這些都是很普通的材料,但納米組合以后可以出新的東西。
自旋電子學不但與磁有關,與半導體也有關。本來半導體是不帶磁的,一聽到磁都害怕,但現在要利用磁,怎么把磁鐵放到半導體里面去,以前是用外加電廠控制電荷,現在還可以控制磁旋的轉向。電磁朝上朝下有兩個狀態,可以被計算機使用,現在可以不用磁場來控制,可以磁化電流,用這個辦法可以變成0和1,就可以在計算機中得到應用。
摩爾定律大概到2020年以后結束,現在的半導體芯片還能維持一段時間,但在未來的進程當中可能會趨于萎縮。以后可以把磁盤與芯片合二為一,不需要有磁盤了,一個芯片里面可以有很大的容量。自旋芯片大致上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6年前,采用電流重合法產生的磁場調控自旋,2006年后采用極化電流調控自旋,STT-MRAM,自旋與膜面平行與垂直二類。第三個階段是目前研發電廠調控自旋MeRAM。
國外發展情況,2013年歐洲A350飛機采用自旋芯片控制系統,今年IBM聯手三星公司宣布批量生產STT-MARM芯片。日本東北大學預計到2020年MRAM全球需求可望達到900億美元。半導體自旋電子技術很可能引起信息技術革命性變革,成為引領未來新一代微電子技術,創造新的信息時代。未來運算、存儲、通信三個功能都將集成在單個芯片上,從而形成功能強大、超高速、低功耗、抗輻射的全新的芯片。多學科交叉是今后發展的總趨勢。
- 上一篇:三旺通信:專注打造高可靠工業通信
- 下一篇: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石墨烯大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