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雨萌)在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醫生借助AI能在5秒內完成診療全情的回溯、整合,1分鐘完成病歷書寫,并擁有一本即問即答的重癥知識“百科全書”……
目前,深圳在醫療AI上的創新應用還在不斷增多落地。不論是AI助手,還是體檢“搭子”,這些醫療AI創新實踐的背后都有深圳科技企業的身影。日前,深圳特區報記者走進騰訊,采訪了騰訊健康醫療產品及生態合作總經理王倩怡,聽她講述深圳科技力量如何助力深圳乃至全國智慧醫療實現跨越式發展。
10秒輸出青光眼輔助診斷結果
當下,人工智能正被廣泛應用在臨床疾病診斷中,為醫生提供臨床輔助分診建議,有助于大規模提升疾病篩查的檢出率。王倩怡以騰訊覓影的青光眼AI引擎的研發為例介紹:騰訊2019年承建了“醫療影像AI國家級平臺”。經過多年發展,該平臺不僅可以批量孵化AI引擎,還集成和開放了騰訊團隊自研的20多種科研級別的AI引擎,涵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腦膠質瘤、肝癌、乳腺鉬靶、肺結節等疾病,供用戶進行醫學影像人工智能科研。騰訊正是在這個平臺迭代出臨床級別的青光眼篩查AI引擎,10秒就能輸出青光眼輔助診斷結果,經過一年多的臨床試驗后,最終實現了落地使用,目前深圳寶安中心醫院及其下屬的數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都應用了該系統。
“平臺扮演的角色,就是整合各方資源和技術,提供全流程的支持。既支持醫療影像數據的存儲、統計和標注,也支持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和驗證。平臺還在源源不斷地為科研和臨床應用提供支持。”王倩怡總結道。
目前,騰訊已先后在肺炎、青光眼、結腸息肉等病種獲批創新醫療器械,成為首個擁有多病種、多模態醫療AI三類證的互聯網科技企業。
“深圳特產”助力智慧醫療發展
在最新一輪的醫療AI技術升級浪潮中,騰訊健康又快速通過騰訊云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與騰訊自研的混元大模型“雙核組隊”,全面升級智能導診、預問診、健康問答、智能用藥、癥狀自查、影像報告解讀及質控等醫療服務,幫助全國超過1000家醫院快速升級智能應用。
從深圳羅湖醫院集團到深圳第三人民醫院,從“看病有AI陪護”,到“體檢有AI服務”,都形成“AI+醫療”領域的“深圳特產”。
一直以來,深圳都是科技創新的前沿陣地,深圳的醫療AI也在蓬勃發展。市衛健委近日披露,初步統計已有近450個人工智能產品在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應用落地,深圳正全力打造醫學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先鋒城市。如今,通過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深圳正加快構建“預防-診療-康復”全鏈條智能服務體系,為市民守護從“第一道”到“最后一道”的“生命防線”。
這些“深圳特產”正陸續輻射全國各地。在浙江的溫州中心醫院,騰訊覓影充當了醫生的“第三只眼睛”,透過內鏡的動態視頻,AI對結腸內疑似息肉位置進行實時定位,幫助醫生明顯提升“腺瘤檢出率”這個關鍵指標。類似的AI應用也在全國各地超500家醫療機構普及,騰訊覓影已輔助醫護為近1000萬人次患者進行了各類醫學檢查。大模型驅動的AI導輔診服務,也陸續在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近10000家區域醫療平臺、醫共體和各級醫療機構落地應用,幫助基層醫療機構提升服務能力。
“作為深圳企業和從深圳走出來的技術團隊,我們在深圳開放創新的引領下,希望能把AI技術落地投產到全國醫療臨床實踐中去,未來,能通過多方協作模式,將更多的影像和數據資產激活,產生更廣闊的社會價值。”王倩怡說。
- 上一篇:超38萬平方米國際橡塑展深圳啟幕
- 下一篇:電商平臺、商超助力外貿企業加快